2023年,北京市共评出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49名,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22个。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名教师获评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个导师团队获评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
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
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名单
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马永红
北航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主任和首席专家,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发基地首席专家,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战略研究基地-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研究基地副主任。定期主办研究生教育高端论坛,多次获教育部、北京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教学科研奖、学术贡献奖等,是ESI高被引热点论文作者。
培养的研究生中8人次是其教学科研奖的署名获奖人,1人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全国优博学位论文,5人获北航学术优秀创新成果奖,多名毕业学生获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大学生村官、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毕业生多数进入高校以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企业。
王蕴红
北航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级领军人才,IEEE Fellow,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智能交互专委会主任,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由于在生物特征识别、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方面的贡献,于2018年当选为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 Fellow),由于在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方面的贡献,于2020年当选为IEEE Fellow。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
在人才培养方面,牵头建设教育部重点领域虚拟教研室,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讲课程获北京市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评首届“北航研究生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十佳导师”。培养的研究生中3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2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毕业生3人获校优秀博士论文奖,8人获校优秀硕士论文奖。
赵立东
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2014年入职北航后,先后获得国家级青年人才、北京市师德先锋、国际热电学会Young Investigator、北京市首届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级领军人才、科学探索奖、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国际材料联盟(IUMRS)前沿材料青年科学家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2019-2023)。主要研究方向为开发宽温域高效温差发电和热电制冷材料。已发表300余篇研究成果, 被引用>3.7万次,单篇最高引用>4500次。目前担任《Materials Lab》期刊创刊主编。主编编著《新型热电材料研究丛书》(3本)入选工信部“十四五”规划专著、国家出版基金、“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
培养的研究生中已有4人在双一流高校任博士生导师,8人次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2篇被提名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人获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1人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1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人获国际热电学会研究生最高荣誉奖 (全球1人/年),2人获国际热电学会优秀研究生奖(全球3人/年),1人获宝钢优秀研究生奖、1人获中国热电学会青年科学家奖(1人/2年),2人获中国热电学会优秀研究生奖(5人/2年),3人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4人获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余人获北航优秀博士论文/优秀硕士论文、北航优秀研究生十佳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
赵慧洁
北航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博导,北京市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北航教学名师,北航立德树人优秀奖,北航研究生教学督导组信息学科群组长,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精准成像感知技术及仪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
培养的研究生大批已经成为企业、院校骨干,在航空航天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指导的研究生获科技奖励10人次,国家奖学金6人次,国内外会议获得最佳论文奖12人次,北京市优秀毕业生10人次,任技术首席、副总师,重要研究室主任,创业公司总裁等9人次,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1人次。
焦宗夏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航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责任教授、机载系统创新中心主任。在科研方面取得重大技术创新,长期从事航空机载机电系统与飞行控制系统研究,系统解决了高可靠液压、伺服作动、高安全制动与飞行器试验等难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均排1),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得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师。
在北航从教耕耘30余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长期坚持在一线指导学生,强化学生的担当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可靠接班人。目前已培养148名毕业研究生,主要奋战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学生有15人次是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的署名获奖人。
樊瑜波
北航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院长,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评议组共同召集人,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平台负责人,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中心主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自然创新群体和科技部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前理事长、世界华人生物工程协会前主席。美国医学生物工程院、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科学院、国际医学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联合会、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会士。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10余项。发表SCI论文5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及“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
培养了一批医工交叉英才,已成长为著名三甲医院院长/科主任、著名医疗器械企业总裁/研发总监、国内外一流大学教授等。指导博士生5次获北航优秀博士论文、全国挑战杯特等奖等。
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
王华明院士团队
以王华明院士为带头人的北航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生导师团队,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方向,使我国成为唯一掌握高性能大型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并成功装机工程应用的国家。团队思想建设成果显著,被确定为全校首个实验室为基层单位的样板党支部,2022年获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团队坚守教学一线,共讲授14门主要课程,所讲《增材制造技术》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自团队成立以来,研究成果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期刊论文约400篇(SCI约220篇)、总他引3500余次。获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目前团队共有核心学术骨干14人,近5年获评省部级高层次青年人才2人、青年托举1人。团队相继获批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等。
向锦武院士团队
向锦武院士领衔的北航飞行器设计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秉承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聚焦飞行器设计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及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了我国飞行器设计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团队含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学名师 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220余篇,授权专利120余项。团队建设了研究生科教融合的飞行器设计虚拟仿真平台、气动弹性地面试验软硬件平台,4个联合实验室/联合中心,获批“工业与信息化部飞行器空气动力学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团队中有300余名研究生投身国家工程一线,近十年获得荣誉奖励150人次,获北航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奖,航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等,多位研究生成长为院所领导、总师/总工、国家级青年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