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共评出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58名,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24个。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名教师获评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3个导师团队获评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
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
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名单
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王晋军
国家级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飞行器空气动力学、流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出版英文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培养的学生先后2人获国家优博提名、3人获国家一级学会优博、7人获学校优博,大多数毕业生进入高校、航空航天科研院所和军工单位工作,为我国国防事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4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多人成长为型号总师、副总师、少将等行业领导、领军人才。
吕金虎
长期从事复杂系统协同控制、工业互联网等研究,国家级领军人才/创新群体负责人、IEEE/CAA/ORSC会士,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联盟理事长,机械与控制工程国家虚仿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国家需求导向创新,坚持国际视野培养学生,探索分类精准培育新机制;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增强学生服务国家内生动力;加强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融合,激发学生创新潜力。指导学生获首都挑战杯一等奖,近五年两名博士生获国家一级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主讲《大数据与类脑智能》,参编中国科协新一代信息技术系列丛书《大数据导论》,主持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北京市/中国自动化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等重大/重点项目,获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军事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工程院光华青年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
赵巍胜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先进空天芯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集成电路领域国际旗舰期刊IEEE TCAS-I总主编(历史上首位华人)。2019年入选IEEE Fellow;2020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1年获科学探索奖和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指导毕业研究生40余人,其中1人获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获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人获北航研究生十佳称号,4人获校级优秀博士论文,2人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10人获巴黎萨克雷大学等国际双博士学位。主讲的2门课程入选“北京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撰写的2本教材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1本入选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郭林
国家级青年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自2000年进入北航至今,培养了近百名研究生,其研究生在校发表了包括Science,Nature, Nat. Mater., Nat.Catal.,PNAS,JACS,Angew, Adv.Mater.等在内的高质量科研论文。培养的学生1位获全国优博,2位获北京市优博,9位获校级优博,4位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多人在各大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关键部门任职,为航空航天系统和高校及科研院所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先后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高校优秀党员、感动北航人物、北京市突出贡献人才、北京市优秀教师、北航“立德树人卓越奖”、 中国化学会会士等荣誉称号。
樊尚春
国家重点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责任教授;“航空航天先进传感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量子传感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国防科技“511”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北航“立德树人”卓越奖获得者。负责主讲国家精品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一等奖2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仪器专项、民用航天等20余项;获国家科技奖4项,第一完成人2项;授权发明专利70多件,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完成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专著12本,国家级6本,获北京精品教材4本。所培养研究生在校期间获国家科技奖8人次,毕业生中已有16人晋升正高职,多名学生在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国产大飞机研制等航空航天领域中贡献突出,多名学生投身西部脱贫攻坚工作。
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
王云鹏院士团队
王云鹏院士领衔的北航智能交通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在我国开辟了车路协同与安全控制研究方向,创立了车路协同领域我国首个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智能交通领域唯一的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团队围绕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急需,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多学科交叉、导师组联合培养”的协同育人新机制,通过“科教融通、产教融合”培养学生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13篇,获国家/省部级科技竞赛奖100余项,并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为我国交通行业培养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创新实践,已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新技术研发和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顶尖科教团队,并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行业科技奖励一等奖11项。
苏东林院士团队
苏东林院士领衔的北航电磁兼容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将“空天报国”北航精神融入“三全育人”,凝练出“电磁魂”精神,带出一支生机勃勃的创新队伍,培养的研究生中有两百余名奋斗在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国产大飞机等重大工程一线的电磁兼容技术骨干,超过95%的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参与国防重要领域研究。团队在电磁兼容理论方法、工程应用和服务行业等方面做出系统性、开拓性工作,带动了我国电磁兼容设计、测试从定性到定量、内场到外场、静态到动态的跨越进步;相关成果已在新一代智能化装备规模化应用;主持本领域国家级战略咨询研究,倡导并实践本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模式。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5项、专著3部。
郑志明院士团队
郑志明院士领衔的北航应用数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依托全国首个应用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过近20年艰苦摸索和积极实践,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出以现代数学与现代工程技术深度融合的应用数学人才培养原创性教改思路,构建了“学科体系开放、培养模式开放、合作平台开放、思政教育全面”的“四位一体”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学科融汇的厚基础强交叉课程体系、数学引领的大问题跨学科协同攻关、理论合作与技术分割的国际化育人、身份融入的铸理想守信念思政教育为核心的“强思政、厚基础、引领交叉、前沿创新”的应用数学高层次人才新型特色培养模式,培养出的一批优秀应用数学研究生已经成长为杰出的高层次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