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2025年11月6-7日,以“数智赋能·融合创新——探索研究生教育AI+新形态”为主题的2025研究生数智教育大会在杭州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由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支持,汇聚了来自全国约360所院校的1000余名代表。会议旨在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扎实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打造人工智能与研究生教育结合的创新高地,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大局。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平文,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怀春,浙江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树锋,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峰,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立忠,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长杨宗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王战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吴江浩,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大鹏等院士、高校校领导、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陈子辰主持。

吴怀春对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数智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模式变革。陈峰指出,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支柱,研究生教育正在全面拥抱智能数字化转型,当前,浙江省正在系统实施“人工智能+”等赋能行动,全省域要努力实现学科的融合发展和人才的跨界成长,使“会读书的人”成为“会创造的人”。王立忠指出,推动数字时代的教育革新,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课题和发展机遇,浙江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关于教育数字化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创新发展的路径模式,为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支撑。

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数智教育管理委员会”揭牌仪式,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数智教育管理委员会秘书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吴江浩共同揭牌。

为积极推动数智赋能研究生教育的技术革新,经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审议,“信息管理委员会”已正式更名为“数智教育管理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时还组织了本次大会论文成果、AI创新课程证书颁发仪式。数智教育管理委员会将以需求牵引、数智赋能、协同开放为工作方向,服务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聚焦研究生数字教育新形态,汇聚数字化教育资源,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数字化变革,打造数智教育发展共同体。

为推动人工智能工具合理赋能科研创新,保障研究生高质量完成学位论文与实践成果,大会期间,学会数智教育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与实践成果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倡议书》。倡议书凝聚了研究生教育实践中的共识与智慧,是指导人工智能在学术研究中规范应用的重要指南,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学术研究的深度融合与健康发展。

  

根据议程,上午由杨卫、张平文、吴江浩作主旨报告,由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夏群科主持。

杨卫院士以《数智时代的研究生教育》为题,深刻阐述了中国从研究生教育大国迈向强国的挑战与路径。杨卫指出,数智技术是推动范式创新、实现从“做大”到“做强”跨越的关键驱动力,随着“数智”无人机集群、高性能人形机器人、AI赋能艺术创作与工业软件研发等新兴技术与数智深度融合,催生了颠覆性成果并重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杨卫强调,面向数智时代,研究生教育应关注竞争力、持续力和领导力三个层次的境界提升,以支撑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张平文院士以《数智赋能研究生教育——数智武大(研究生篇)》为题,介绍了武汉大学以数智评价为牵引,精准诊断并破解研究生培养难题的探索与实践。张平文强调,武汉大学发布了全国高校首个《数智教育白皮书》,构建了全链条的数智教育生态,并指出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最典型体现,是数智时代中最能体现新质生产力的有力环节,要善于运用数智手段精准诊断,坚守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生命线。

吴江浩以《以数智赋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题,系统阐述了数智时代下教师、学生、教学方式及空间所面临的多维挑战与全新机遇,并重点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利用数智技术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与体验的实践路径。他指出,北航以数智化、信息化为引擎,将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管理与评价三大核心环节,通过打造私域人工智能助手、未来学习中心等,积极探索覆盖研究生全培养周期的智慧教育新生态。吴江浩强调,面对数智时代的浪潮,研究生教育应更主动把握技术机遇,加快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与探究式相结合的新型学习生态,切实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创新能力,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

 

下午主论坛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建欣主持。杨树锋、杨宗凯、王战军和李大鹏分别围绕《AI for Education(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理念与培养范式思考)》《智能时代研究生育人模式的改革实践》《挑战与革新:数智时代研究生教育“蝶”变》《AI 赋能项目制实验教学:研究生创新能力跃升的培养新路径》作专家报告。

本次大会会期两天,除主论坛外,11月7日还举行10场平行论坛,其中分论坛一:数智赋能卓越工程师培养由学会数智教育管理委员会组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集,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曹庆华主持。该论坛汇聚全国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工作者及相关领域从业者,共同探索数智技术与卓越工程师培养深度融合的路径与趋势,共包含7个主题报告:

大会报告

主题

报告人(姓名)

报告人(职位)

报告一

航空领域卓越工程师人工智能素养塑造

黄春平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

报告二

立足行业特色 强化数智赋能 北科卓工人才培养的路径与举措

宗燕兵

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院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

报告三

数智化视域下卓越工程师企业课题匹配的机制创新范式与流程再造

赵程

同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

报告四

石油行业数字化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探究

周尚文

中国石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管理部负责人,高级工程师

报告五

AI智慧教学平台助力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探索与实践

刘芳洋

中南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

报告六

数智赋能,校企共育—电子信息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邱根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

报告七

卓工人才培养与管理的信息化实践探索

李久权

金智教育教学事业部总经理

本次大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数智技术与研究生教育深度融合的多个维度进一步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为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搭建了高水平、多维度的交流平台,将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素材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q9BjG94wkIDoBnImz17gIw)

上一篇: 北航召开尊重和保障学生权益工作推进会

下一篇: “未来研究生教育”国际会议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举行